314海战(二战中哪个国家最惨)

1. 314海战,二战中哪个国家最惨?

二战最惨的国家是英国,没有之一。

二战参加的国家很多,他们分成两个阵营对立,相比较来说,“同盟国”阵营的国家多一些;但主要的是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其他的国家更多的是站队。

法国当时有两个政府,他们的维希政府一开战就投降德国了,戴高乐领导着着“自由法国临时政府”领导着法国抗争;

所以,盟国的巨头开会,总是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三个,有时候带上中正兄,很少见法国的影子,但法国戴高乐的威望还很高。

二战轴心国阵营主要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其它的还有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独立国。为首的是德、意、日三大狠人。

一、二战结局很吊诡:战败国都不是很惨战争是残酷的,一般战败国都很惨,古代冷兵器时代,战败灭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抵抗,战败国遭到的就是屠城厄运,真的是血流漂橹。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是侵略的一方,一开始,战火没有烧到他们的国土,打到后期,他们的本土也遭到盟国一方的攻击,德国被多次轰炸,日本更是挨了原子弹。

战争结束后,因为美国要建立世界地缘局面的缘故,这两个国家反倒没有遭到特别的制裁。德国被一分为二,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阵营,为了显示阵营的优越,两个地方被双方特别扶持,日子过得反而很滋润。

日本在战后成为了美国在亚洲的重点培养对象,还成为美国在亚洲重要的军事基地。到现在,日本还对二战犯罪行为不彻底道歉、反思,背后就是美国的因素。

德国不道歉、不给犹太人下跪,就不可能融入西方;而日本,他们本来就认为自己不是亚洲国家,他们在一战时就在经济上“脱亚入欧”了,对于取得亚洲国家的谅解,他们没兴趣。由于亚洲国家普遍贫穷落后,日本在经济上快速恢复,过了几十年,又称为亚洲经济上的领头羊。

所以二战后就出现了非常吊诡的形势:战败国不但没有受到严惩,还过得很好。

二、二战后,美国独步天下;苏联涅槃重生;中国开启了新的一页美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事实;美国是二战获利最大的国家,这更是事实。

一战前,美国经济总量就是世界第一,国家地位日益变强,但在国际上还不是一言九鼎的地位,他们还赶不上英国的威望;二战后,形势变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实际上就是在和英国的不断争斗中成长的,独立战争就是美国人从英国那里要“独立”地位;战争结束后,美国独立了。英国看到美国的独立,恨得要命,他们对美国展开全方位限制,技术更是不给美国。

当时比较牛逼的技术就是纺织机械,英国不但机器、图纸严格控制,不给美国,连懂这个技术的人都限制去美国。但英国会这方面技术的人太多,内卷太厉害,在美国人“金钱攻势”的吸引下,不少专家跑到美国,带动了美国的发展。

美国打赢“美西战争”后,他们在太平洋上站稳了脚跟,这时候美国提出建设“两洋海军”,可以看出,美国对大西洋是有想法的,大西洋最厉害的当然是英国。

一战,美国国力得到跃升,经济超过英国,居于世界第一。一战的“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上提出美国主张——“十四点和平原则”。这个原则实际就是和稀泥的原则,一切让欧洲内部“自决”,让英国在欧洲很难找到位置。

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就是要狠狠收拾德国,要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要德国赔大量战争赔款,其他的,法国不太在乎。英国实力虽然在战后有所削弱,但还是世界霸主,拥有无数殖民地;英国海军还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大。

毫不例外,英国满足了法国大部分要求,把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扔到一边。实际上,这就是英国打脸美国:世界还轮不到你说了算。

一直到二战之前,英国还把持着世界大局,美国是很强大,但还不是像英国那样,是世界公认的霸主。

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美国参战了,他们参战是有原因和有条件的。原因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不打就不行了;条件是英国在1941年主动放弃了世界霸主位置,丘吉尔和罗斯福签署了一个联合宣言——《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

这个宣言就是“大西洋宪章”,之所以说这是英国放弃霸主地位,是因为这个宪章里,两国处理世界事务写得清清楚楚,英国单独没法主导世界事务了,所以只好拉进美国来共同管理。

谁都知道,也只有美国能管理这些世界事务,英国正式从台前退到幕后。美国在二战中,牺牲了不少军人,但他们的军队得到实战锻炼,从此,美军一直是世界最强的军队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巨量军费投入,美军独步天下。

在经济上,美国在二战中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变得更强;在政治上,美国成为西方共主,组成一个阵营,和苏联对抗。

二战中,苏联仅死亡人数就多达2700万人,不可谓不惨;但二战结束,苏联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美国争夺霸主地位的国家,他们不再是刚开战时,打芬兰都很吃力的苏联。

军事实力变得更强、国际地位得到稳固、经济也蒸蒸日上,二战后的苏联不再是一个弱国,而是数一数二的强国。

中国在二战中,据统计牺牲军民1800多万人,非常惨烈。二战后,新中国建立,开始了国家新的征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头上一直压着三座大山,二战结束,新中国以战胜国胜负进入联合国,中国站了起来。

三、英国最惨英国实际上是二战最惨的国家。因为,在二战中,他们国家形象破产、经济崩溃、殖民地几乎全部丢失、军队颜面扫地、世界霸主地位拱手让给美国。

二战中英国死亡人数为40万,看起来不多,但与他们本就不多的人口来说,也不算少。一战后,英国就知道:不能再打仗,如果打,英国根本没有力量应付。

所以,一战后,英国面对强大起来的德国,一直推行“绥靖”政策,希望牺牲欧洲利益,换得英国喘息的机会;当德国战争势头不可阻挡的时候,英国还想着“祸水东引”,让希特勒打苏联。

所有的一切动作都失败了,英国的“绥靖首相”张伯伦黯然下台,英国的国家形象在欧洲各国眼里轰然倒塌。更要命的是,已经被一战掏空的英国,为了二战,不得不四处借债,国债发行量是战前的两倍。

美国这时候推出“租借法案”,大量援助英国、苏联等国战争物资。当然,这些物资是要收费的,英国获得援助有314亿美元,很多海外优质资产就这样变成了美国的。特别是英国在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就这样在战后被美国收入囊中。

实际上,美国也援助了苏联一百多亿美元物资,按照“租借法案”,战后苏联要还的,但苏联到赫鲁晓夫当政时,一句话给否了:我们用沉重的牺牲,打击了共同的敌人;美国的宝贵援助对我们有帮助,但我们流的血更加宝贵。

英国可没有赫鲁晓夫的勇气,他们虽然万分不愿意,但不得不捏着鼻子还钱;如果不还,美国还给英国上手段。1956年英国不得不放弃苏伊士运河,就是因为美国联合苏联给英国上的眼药。

直到2006年,英国向美国支付了最后一笔8325万美元的欠款,这才完全偿还清楚了二战欠下的美国债务。

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骄傲,但在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战列舰被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一炮轰沉于丹麦海峡;英国皇家海军的象征“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在马来亚海域被日军飞机击沉。以前纵横四海的皇家海军颜面扫地,这也是帝国形象的崩塌。

二战后,更让英国难受的是殖民地的丢失。英国在一战接受了德国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日不落帝国”变得更加庞大;没想到,二战后,各个殖民地见英国不断衰落,纷纷要求独立。

这时,英国眼巴巴看着美国,希望美国能帮自己一把,让这些殖民地和英国一起渡过难关后。美国压根不愿意,相反,他要趁机削弱英国,这样,他们才能更稳定地掌控西方。所以,美国尽管和苏联对抗,却在打压英国方面出奇的一致。

在美国和苏联的推波助澜之下,各殖民地掀起了独立运动,导致英国在二战后,不但失去在西方世界“扛把子”地位,还丢掉了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总之,二战后最惨的国家应该是“英国”。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直到冷战结束,都对美国一肚子埋怨,在英国人眼里,“杨基非常坏”。

现在,英国完全是美国小跟班的形象,美国也时不时维护一下英国的面子,比如借几艘军舰让英国搞一搞环球航行什么的;

而英国人知道,自己再次“日不落”是不可能的事,与其跟在外人后面混世界,不如跟在自己“早年离家出走的儿子”后面混。

美国抓住欧洲大陆边上的英国、抓住亚洲大陆边上的日本,遥控两片大陆,这态势······

一个是战胜国、一个是战败国,所以英国人一直觉得自己地位比日本高,这心理······

314海战(二战中哪个国家最惨)

2. 隋炀帝李世民为啥拼了命都要打高丽?

丨高丽王城

在隋唐两朝历史中,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虽偏居辽东塞外,却与隋唐两朝都爆发大规模战争,从公元612年隋炀第一次出兵高丽,到公元699年唐高宗征服高丽,这场持续了两朝四帝58年的战争才得以落幕。

高丽在我们的印象中,不过是盘踞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偏僻小国,高丽到底做了什么,引来隋唐两朝四帝的持续征服,在隋唐两朝强大的攻势下,高丽又为什么可以坚持58年,甚至连才兼文武的唐太宗都折戟沉沙?

高丽其国

首先要说明的是,隋唐时期的高丽和后来的高丽王朝并不是一个国家,这个时期的高丽准确的说应该叫高句丽。

汉武帝征服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设立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统称汉四郡,朝鲜半岛北部第一次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而生活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民族成了玄菟郡高句丽县的大汉子民。

公元前82年,真番郡、临屯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

西汉末年,高句丽趁西汉衰微脱离汉朝统治,建立政权。东汉建立后,新生的高句丽自知无法与汉朝抗衡,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小王国,对外向东汉称臣,获得东汉朝廷的保护,对内安心发育,逐渐从一个边陲小国成长为域外强权。

东汉时期半岛局势

三国魏晋时期,曾经那个无比强大的汉朝灭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育的高句丽也想逐鹿中原,没想到惨遭两次毁灭性打击。

第一次是三国时期,高句丽趁魏国辽东郡叛乱,发兵攻打辽东,却被魏军轻松击败,高句丽国都丸都城(丸都,这不就是“要完”嘛)陷落,国王也死在逃亡途中。

第二次则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时的中原地区陷入了五胡混战,关中为氐族的前秦,河北为鲜卑慕容氏的前燕。高句丽刚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刚刚恢复了几分实力,又发兵攻打了乐浪郡,结果被前燕暴打一顿,就连高丽王宫也被前燕军队一把火烧了,丸都城这回彻底玩完了。

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丸都城遗址

连续被曹魏和前燕教育,高句丽终于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在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南方强则向南方称臣,北方强则向北方称臣,度过了较为安稳的一段时间。高句丽的收敛,除了与中原王朝的实力差距悬殊外,朝鲜半岛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自己的三国时代,即北边的高句丽,和南方新罗、百济。新罗和百济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现代韩国的“韩”便源自这三韩部落。

北魏时期半岛局势

从上述历史可以看出,高句丽自建国以来,一直没有放下扩张领土的尝试,即便被曹魏打击到几乎亡国,依然在找机会夺取朝鲜半岛和辽东地区,足见其野心。同时,从曹魏到前燕,不过几十年的时间,高句丽却从濒临亡国到再次复兴,也可以看出高句丽民族的韧性和能力。

隋朝与高句丽的从和到战

南北朝后期,中原王朝开始称高句丽为高丽。此时的高丽已经成长为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政权,不仅完全占领了心思梦莹的汉四郡,还不时侵扰辽东地区,成为中原王朝仅次于突厥的的边患。

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南北后,由于突厥的严重威胁,被迫对高丽采取安抚政策。开皇元年,“高丽王高阳遣使朝贡,授阳大将军,辽东郡公”,然而高句丽并不甘心做一个“郡公”。高汤即位后,“汤复遣使诣阙,进授大将军,改封高丽王”。高汤死后,其子高元即位,高元比其父更加得寸进尺,于开皇十八年(598年)发兵进攻辽西,隋文帝大怒,派杨琼率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可这次讨伐却因为“乏食,复遇疾疫”而无功而返,最终以高元请罪而不了了之。

公元605年隋朝和朝鲜三国

隋炀帝即位后,经过文帝的励精图治,隋朝进入鼎盛时期,而强敌突厥在隋朝的打击下,已经臣服,来自北方的威胁不复存在,高丽就成了隋朝首要打击对象。

隋炀帝登基时,作为藩属国国君的高元本应亲自来长安朝贺,却只是派使者敷衍了事,这在隋炀帝看来,是对自己和隋朝的不尊重,结合文帝时期的冲突来看,是时候教训一下高丽了。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巡视突厥,却在突厥启民可汗的营帐内看到了高丽的使者,这不免让人怀疑高丽与突厥秘密勾结,引起了隋炀帝的不满和警惕。隋炀帝对高丽使者说道:“朕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告高丽王,益早来朝,勿自疑惧......苟或不朝,将率军民往巡彼土。”

《隋炀帝东幸图》好大喜功的隋炀帝酷爱巡游,河西走廊、漠北高原、水乡扬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大臣裴炬对隋炀帝说道:“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箕子,汉世分三郡,晋室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杨琼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从裴炬的话中可以看出,高丽自古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疆土,高丽的如此这般,对隋朝来说,无异于叛国。

果不其然,即便“将率军民往巡彼土”,高丽王依旧没有如期朝见,于是在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下诏亲征高丽。然而,击败了突厥、灭亡了吐谷浑的隋朝却在高丽失了足,前两次大败而归,第三次虽取得了胜利,却没能彻底征服高丽,甚至因为隋炀帝三征高丽,在国内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如日中天的隋朝二世而亡。

唐朝平定高丽

李唐代隋后,喘过气的高丽立即与唐朝修好,拿起了“阳奉阴违”的老一套。唐高祖李渊鉴于战争方定以及隋伐高丽的教训,采取隐忍的策略,册封高丽王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确定了唐朝和高丽的臣属关系,专心恢复国内民生经济、处理突厥边患。

公元640年唐朝和朝鲜三国

然而,高丽依然痴心于东北霸权,将隋朝出征将士的遗体堆积成山,谓之京观,耀武扬威。唐朝得知后,遣使捣毁,收敛隋朝将士遗体。高丽以为唐朝动怒要攻打自己,“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摆出了与唐朝开战的态势。但唐朝此时刚刚结束对突厥的战争,并不想与高丽再生战事。

贞观十六年(642年),高丽发生了政变,泉盖苏文弑杀高丽王高建武,立高藏为高丽王,独揽朝政。于此同时,泉盖苏文又与百济联盟,入侵新罗,“谋欲取新罗党项城,以塞入朝(唐)之路。”

高丽、百济、新罗同为唐朝的藩属国,泉盖苏文先是弑杀唐朝册立的高丽王,又联合百济攻打新罗,不仅影响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宗主国地位,更极大地威胁了唐朝东北边疆的安全和稳定。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下诏讨伐高丽,一为高丽讨伐弑君逆臣,二为新罗抵抗侵略,三为隋朝死难将士报仇,四为收复辽东中国故土。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率四十万大军亲征高丽。唐太宗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却在高丽重蹈了隋炀帝的覆辙,铩羽而归。不甘心的唐太宗又于贞观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接连两次征讨高丽,依旧无功而发。唐太宗去世后,征服高丽的历史任务便交给了唐高宗。

唐高宗即位后,吸取了唐太宗和隋炀帝的教训,联合新罗,首先攻打实力较弱的百济,在朝鲜半岛先夺得一处落脚地,然后在新罗的配合下南北夹击高丽,避免了在陌生环境下的单独作战。

白袍将军薛仁贵便是在唐征高丽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名将

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克平壤城,高丽灭亡,“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这场持续了两朝58年的高丽征服战争彻底结束,而此时的唐朝东灭百济、高丽,西亡突厥,疆域空前辽阔,四夷宾服,确定了以唐朝的中心的华夷秩序。

隋唐征高丽的原因

隋唐两朝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也要征服高丽,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收复辽东及汉四郡这一历朝故土,二是为了维护以宗主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

在文章开头就已说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自汉武帝时期就已设立郡县,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虽然高句丽在后来建立国家,但也作为属国在中原王朝统治下持续了400多年。南北朝时期,高丽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控制,但也一直向中原南北王朝称臣。

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里,高丽在文化、礼仪等方面基本上与中原王朝趋同,因此在隋唐人民看来,高丽是有别于五胡突厥的特殊存在,是华而非夷。如唐高祖时期,温彦博上书说:“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不臣.....”,唐太宗也曾说道:“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

在看隋唐两朝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炀帝三征高丽,是因为高丽王“朝觐之礼,莫肯躬亲”,“兼并东胡,屡兴边衅”;唐太宗三征高丽,是因为高丽臣子弑君、辱杀中国良善、侵暴邻国,隋唐两朝征高丽无不是于高丽对宗主国地位的蔑视以及对周边国家的侵掠。

《启民可汗献马图》

隋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与契丹、突厥、靺鞨、高丽、新罗、百济等周边国家都建立了以朝贡、册封为主的宗藩关系,确立了以隋唐为中心的天下秩序。隋唐两朝作为宗主国,有责任保护藩属国的安全,有权力维持各藩属国之间的正常秩序。而高丽三番五次的侵略邻国,无异于对隋唐两朝宗主国地位的挑衅,唐高宗出征高丽前曾说道:“昔齐桓列土诸侯,尚存亡国,况朕万国之土,岂可不恤危藩。”因此,隋唐征高丽,也是维护自己宗主国地位的需要。

3. 却对最后两城围而不下的真相是什么?

被历史迷雾掩盖的真相:乐毅为何以势如破竹之势拿下齐国七十余城,却耗费五年攻不下最后两城?

言归正传,乐毅为何不能一鼓作气拿下莒和即墨两城,让田齐寿终正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有人说这是因为乐毅同学本就是一个从赵国跳槽之人,看到偌大的齐国已经寿数已尽,准备据为己有,占齐地而称王,也过一把国君瘾。这可能也是其中的缘由之一,但是可能并非是主要原因。

个人的能力问题

三国演义中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就曾自比管仲乐毅,管仲的大名我们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是乐毅?按道理讲,以诸葛亮之能,一般人是不会入其法眼,而作为孔明偶像级存在的乐毅,必然是超人一等。然而,扒一扒其生平,大多数时间并不出彩,唯有一次就是积聚五国之力伐齐,破七十城的战绩。另外,破齐的根本原因,也并非是乐毅一人的功劳。

只能说乐毅是本次行动的发起人,是作为充分但并非必要条件而存在的。了解战国史的人都知道,当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乐毅正是因为了解这一段历史,所以在跳槽之后,才不断鼓动燕昭王伐齐。

然而当燕昭王下定主意伐齐,看看乐毅又提供了什么建议:“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带着燕国的军队,我是不敢和齐国单挑的,一定要多拉几个人帮帮场子才行。这个建议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是我们要知道下面几点,就理解乐毅的话为何是其胆气不足的缘由了。

第一,彼时的燕国国力蒸蒸日上,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可谓是兵强马壮,拥有了当时水平一流的队伍。

第二,五国伐齐前一年,因为不小心得罪了强秦,让睚眦必报的秦国人跨越大半个中国饱揍了齐国一顿,并被掠走九座城池。

第三,济西之战是五国伐齐最重要的一次战斗,而那次战斗,齐国的主力不是被击溃,而是被团灭了。可以说,此后的战斗,都是齐国的预备役在参战,战斗力自然感人。

第四,齐闵王昏庸无能却又暴虐成性,爱子如民什么的和他基本不沾边,在位期间,一味贪图享乐,真的是民不聊生。真正愿意为他卖命的,还真不占多数。

第五,齐国的指挥官是苏代。而苏代是谁呢?竟然是燕国人派到齐国的间谍。连对方的主帅都是自家人,不打胜仗,天理都难容。

这么来看,乐毅能在短短数月时间内占领齐国七十余城也就情理之中了。所以,乐毅的军事能力是值得商榷的。只是诸葛亮的口头禅无意间拔高了乐毅。

莒和即墨城高墙厚

齐国的城市中,能算的上大城市的其实也就三个。一个是临淄,另外两个就是莒和即墨了。攻打临淄的时候,依靠的是五国联军的力量,并非是乐毅个人能力的体现。而攻打后面两座城池时,五国联盟实际上已经让乐毅终结。大家已经获取了各自的利益各回家各找各妈了,仅仅剩下对齐国有着深仇大恨的燕国。

有人可能奇怪,这两座城有何特别之处,竟然能和都城有的一拼?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即墨市齐国的一座商业城市,可以说仅仅次于临淄,其城池的防备能力绝非那七十座小城可以相提并论。

而莒就更加不得了,要知道当年战国首霸齐桓公在流放期间,就是在当时的莒国,也就是后来的莒。称霸之后的齐桓公对在莒的岁月念念不忘,还由此有了一个“勿忘在莒”的历史典故。所以,齐国对莒的重视程度绝非其他城池可比。而两座坚固的城池,立马就让乐毅原形毕露了。

燕国的国力

有人说,虽然前期确实是沾了五国联盟的光,但是后面的数十座城池切切实实是燕国军队独立打下来的。即使面对的不是主力,而是预备役,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此话不假,七十座城池,数十万军马想要一个个讨伐成功,哪怕是空城跑个遍也确实不容易,更何况还不是空城呢?

但是要知道,燕国占领了七十多个城市,要分兵把守吧?这一下子要分去多少兵力。当站在齐国最强的两城面前时,还有多少主力军队?而要对两座大城实施包围,又需要多少兵力?按照兵书的说法,攻城要十倍于守城,方才较为容易的取得胜利。而作为已经奔袭上千里地的燕国军队而言,此时,即使士气依旧高昂,但是实力上却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面对两城,也有兴叹的份。

其实当济西大胜之后,乐毅准备单独率领燕军纵深进入齐国进行宜将剩勇追穷寇时,剧辛就给他提出建议:“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摘自《资治通鉴》)。’”

但是后来乐毅一意孤行,最终也是失利的原因所在。

相较于乐毅五年攻不下齐国最后两城,恰恰反映了秦灭六国的非凡。因为秦灭六国,攻城略地绝对是攻无不胜战无不克,而一旦拿下,必然一锤定音,基本上不再有什么后患。因为那是实力差距悬殊,完全处于碾压状态。而占领之后,稍微采用点怀柔政策,也就成功转化了。秦与燕的鲜明对比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狮子扑兔”永远比“蛇吞象”更靠谱!

4. 314海战的历史意义?

314海战使中国有条件控制南海,为航母、核潜艇、轰炸机提供“堡垒海域”。

中国自建国后进行了多次战争,距离今天最近的是1988年的中越314海战。有观点认为,正是中国在那场敌强我弱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才赢得了32年的和平时期。本期《汾酒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陈虎、王云飞两位老师,与支持人金昊一起,聊聊314海战的意义与中国“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

作为中国海军的老舰长,王云飞老师表示,认为314海战为中国赢得32年和平时期是不为过的。中国通过此战夺回的7个岛礁,成了日后中国控制南海,包括进行岛礁建设的基础。另外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日趋外向型,通过控制南海能为中国保证安全,稳定的航路。从国家安全层面来看,中国通过这些岛礁能够有效控制南海,能够为中国的航母、战略核潜艇,以及日后的战略轰炸机提供广阔、安全的活动环境。

对于军队现代化而言,实战经验与和平的发展时期同样重要。

除了这些意义,包括314海战在内的各次对外作战,在不少人眼中,还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中国军队提供的难得的作战经验,推动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对此,陈虎老师认为,对于军队而言,这些战争换来的实战经验,与战后获得的和平发展时期,对军队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早在民国时期,蒋介石曾聘请德国塞克特元帅来中国帮助整编军队,面对当时并不缺乏实战经验的中国军队,塞克特元帅表示,军队的现代化需要和平建设时期。

5. 历史上有张姓皇帝吗?

历史上张姓是没有出过正统的皇帝的,但是名人倒是不少,而且还要一些王,但是即使是王基本上也都是一些不正统的,要么是自封的,比如张献忠,而且这些自封的王国祚时间都很短,没有一个强大起来的。

张姓是中国的大姓,人口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那么多王朝,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也轮到张姓出一个皇帝了,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的巧合,张姓就是没有出国一个比较强大的王朝。

比较有名的几个地方政权还是有的,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明末的张献忠,近代的张作霖算是比较有名的地方政权了。但是没有一个做大的。

前凉:西晋时期当时的中原大地真的是非常乱,北方的胡人开始入主中原,中原以及北方大地上出现了非常多的小政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前凉的主要统治范围在凉州,301年张轨被西晋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为平西公,凉州牧。西晋灭亡以后,张姓开始成为独立的割据政权,320年张茂改元永元,正式独立,但是虽然是独立政权,不过一直都是在向一些大的政权称臣,324年,前赵封张茂为凉王,前凉做鼎盛的时候统治地区还是非常广大的,统治了今天甘肃,宁夏西部,新疆大部分地区。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对前凉发动全面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遂亡。386年,张天锡世子张大豫自称凉王,欲复国,旋被前秦攻灭。

大西:明朝末年张献忠带领农民军起义,当时的张献忠的权利还是很大的,和李自成齐名。建立大西政权,1640年进军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拒绝投降,在西充被杀。大西政权就此泯灭。

张作霖:张作霖在近代历史上还是很出名的,典型的东北王,参加过甲午海战,后来在东北当过土匪,后被清朝诏安,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的奉军打赢了,打进了北京,这个时候的张作霖的权利也达到了顶峰,担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驶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的领导人,1928年被迫返回东北。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后来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归顺蒋介石。

6. 刘裕的打法为什么不能被南北宋复制?

谢谢邀请啊!

使用强弓巨弩与战车配合,大破北魏甲骑具装的却月阵,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以步制骑的典型战例。

那为什么这个战例没有被缺乏骑兵的宋代军队所复制呢?

这就要看却月阵是咋打的了。

按照《资治通鉴》和《宋书》的记载是

刘裕先遣白直队主丁旿率700步卒上岸,将百余辆战车距离河水百步,沿河布设,车阵两头抱河,队形弯成弧形,因为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刘裕又派猛将朱超石率2000人,每车增加20人和一张大弩,车外竖起盾牌。北魏骑兵麾骑进攻,达三万多骑。朱超石遂令诸车用大弩发箭,但此时魏骑既多,距离又近,大弩已经不能遏制魏军的进攻。朱超石遂命将士把手中的千余张槊截成三四尺的短槊,“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虏,虏众不能当,一时奔溃。”这种战术很是有效,魏军死伤惨重,大将阿薄干当场被北府军斩杀。魏军退回畔城,刘裕派朱超石、胡藩追击,再败北魏军一场。

我们根据这段史料,对却月阵进行一下还原。如该阵形为一个半圆形,那么该半圆形的半径为“百余步”( 去水百余步,为却月阵,两端抱河)。设为整数100步,则战车所分布的阵形外延则根据圆周率可求得:

100(步)*3.14=314(步)

因战车有100辆,所以平均估算每车间距约为3.14步。按隋唐时期的一步五尺为依据来计算的话,则每车间距约3.14*5=15.7(尺),大约4.7米

也就是说,每辆战车的27个人要负责4.7米的防御正面,平均每个人防御0.17米的战术宽度。这个阵型肯定是特别密集的。刘裕还用大型盾牌(彭排)对车辆进行了加强。

在文献中,晋军是“设彭排于辕上”,又是“以软弓小箭射虏”,即采用了弓弩手进入临时预设阵地的战术。彭排即是旁牌,是一种可以遮蔽整个人体的大型盾牌。而辕就是战车前伸出的两根直木,用来给马匹或者其他牲畜套上挽具。在车辕上挂上盾牌,可见战车应是侧面向敌放置,这样便于弩手上弦时获得掩护。这种对战车的使用方式,颇为类似明代所用的偏箱车(“出关遇警,(则)车傍挂牌”)。

旁牌和弩手的搭配具体使用,在本文中没有记载,我们需要从其他文献中获得佐证。在《武经总要 前集 卷二》中,对于弩手和旁牌的使用,就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弩当别为队,攒箭驻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若勇骑来突,驻足山立,不动于阵前,丛射之中,则无不毙踣。骑虽劲,不能骋,是以戎人畏之……用弩之法,不可杂于短兵,尤利处高以临下,但于阵中张之,阵外射之,进则蔽以旁牌,以次轮回,张而复入,则弩不绝声,则无奔战矣。”

在这段记载中,体现了两个战术,第一是进行集中射击,使敌人避不可避。第二是利用旁牌做掩护,弩手轮流上弦射击,由此可以达到“弩不绝声,则无奔战矣”的压制效果。

当然,仅靠这个是阻挡不住骑兵冲击的。魏军派遣数万骑对不到三千人的晋军进行围攻的时候,虽然朱超石“百弩俱发,又选善射者丛箭射之”,但是还是由于 “虏众既多”而“不能制”。

在这个时候,防御负责人朱超石采用了最后的预备措施。他将随身带来的长矛1000支断为3到4尺长的小段。

关于这段记载,一种解释是:这些断槊是用作大弩的箭矢发射出去的,弩力强劲,足以击穿四五个骑兵的身体。但另一种解释是:当时北魏重装骑兵防御良好,晋军士兵缺乏破甲手段,只能手握一段断槊,后面另有人用大锤锤击,向前突刺贯穿北魏骑兵的身体。因为却月阵的正面狭窄,数万北魏骑兵当时已经是拥挤不动,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军扎上去。

总之,晋军利用车辆旁牌构筑的临时阵地,使用各种战术手段保持了阵型的严整,最终击溃了敌军骑兵的突击。而在此战中,步兵和车兵机动性灵活性差的缺陷没有暴露,在战术层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这前提是刘裕凭恃的是水军优势,以河中的舟师保障战车的后方,岸上则以战车阻滞骑兵的冲击速度,又以大型弩箭杀伤敌军,再加上北府军强大的肉搏战斗力,才创造出以少量步兵杀伤数倍之多的骑兵的记录。

所以要打赢具装骑兵的冲锋,光有强弓巨弩还不足,还要有稳固的后方(水师),掩护步兵的工事(战车),还有超强肉搏能力的军队(北府军)。

这也是为什么宋代军队复制不了却月阵的原因。

7. 未被邓世昌他们撞沉的吉野?

当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这像一块大石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100多年过去了,积贫积弱的中国终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顾这段历史,不禁心潮澎湃。邓世昌的致远号未能撞沉吉野号,后来吉野号参加了日俄战争,没被俄国击沉,却被自己的舰艇击沉。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吉野号还是没能逃脱被击沉的命运,只是很滑稽的结束了它的可耻命运!

“吉野”原来是清政府当时向英国订购的

黄海战争中,邓世昌带领着海军部队,在“致远舰”上应战日军的侵略部队,为了抵挡日军的攻击,邓世昌想尽了很多办法,虽然历史上记载说是邓世昌在还能逃脱的情况下,试图用致远舰击沉吉野号,但是,最近专家被打捞出来的致远舰中却发现,致远舰中有一枚等待发射的鱼雷,因为当时的科技状况,鱼雷的发射受到了射程的限制。

那邓世昌下令让致远舰撞击吉野号的决定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了,毕竟当时的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长的战舰,并且排水量重达4150吨,船身长109.73米。致远舰去撞吉野号完全就是是蚍蜉撼大树,而他做出这个决定有可能就是为了发射这枚鱼雷,虽然最后失败了。

而逃过一劫的吉野号,其实并不是日本军队建造的,而是清政府当时向英国订购的,只不过因为当时海军部队的军费被坏心思的人给挪用了,而导致了这吉野号被日本买走,而日本买这艘吉野号可是倾了举国之力。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皇后也捐出了自己的首饰,全日本的国民齐心协力最后凑够了这笔钱。

吉野号在当时是世界上航速最快、最优秀的巡洋舰。

吉野号是1893年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竣工的巡洋舰,排水量高达4150吨,舰长109.73米,航速高达23节。日军装备此舰后,常规编制为360人,装备的大口径速射炮射速达到7发/分钟。强大的武力加上快捷的航速,使其成为当时最牛的战舰。当然这艘舰艇的价值不菲,为了买到这艘战舰,连皇太后都捐出了自己的首饰,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作为日本的主力战舰,吉野号多次在中日战争中耀武扬威。

吉野号首次与清水师交战是丰岛海战,紧跟着就是1894年的黄海海战,也正是在此战中,吉野号带领另外几艘战舰大败北洋舰队,包括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 等多艘战舰被打沉。次年北洋舰队被困在威海卫,冲出重围时也是遭到吉野号等军舰追击,十三艘鱼雷艇仅有一艘逃脱。固然北洋水军的战斗力不是很高,但吉野号在中日战争中的表现确实不俗。

那么,没有被邓世昌和其他人击沉的"吉野"是如何结束的呢?

1904年的时候,曾经风光的吉野号已经在日海军中服役12年了,整个舰艇的状况都大不如从前了,加之各国海军的升级,吉野号没法充当主角了,只有作为辅助力量给其他舰艇打打下手。在被日本称为"帝国海军灾祸日"的日俄争夺旅顺口的战争中,吉野号也有参加。

1904年5月15日,日本集中火力,与五艘军舰联合在旅顺口袭击俄罗斯军舰。战斗结束后,五艘战舰开始返航,在旅顺口外遇到了浓雾天气,一不小心进入俄国的雷区。与吉野号在一起的还有“初濑”“春日”等五艘军舰,在这种天气下,其中有一艘军舰不小心触雷起了火。一时间几艘军舰乱了分寸,都慌忙撤退,而正是撤退的时候春日舰撞上了吉野号,将吉野号的右舷撞了一个大口子,很快吉野号就沉没了。船上的400多名士兵,在其他军舰的全力抢救下,才生还了99人。

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日本人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你可以打死我,但是你永远也无法打败我。你可以毁灭我的肉体,但是中华儿女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会一直被继承下去,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53)
什么动画片最好看(有什么既好看颜值也在线
上一篇 2024年05月23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23日

相关推荐

  • 环法自行车速度(专业自行车运动员平均时速)

    1、在下坡路段有的车手可以达到75km/h以上的速度,很多下坡路段运动员为了安全考虑会有意的降低速度。...

    2023年12月29日
  • 2012年河南高考分数线(河南阶梯电价怎么解释)

    阶梯电价政策是从2012年七月开始实施,虽然说标准为:180度以内0.56元/度,180~260度0.61元/度,260度以上0.86元/度,但实际执行时为便于结算采用累计办法执行,即每年(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允许使用2160度内享受0.56元...

    2024年01月09日
  • 厦门4个集体、5名个人获全国表彰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厦门4月28日电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厦门市共有4个集体、5名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据介绍,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

    2024年01月18日
  • 中国男性人均长度18厘米?长短真有那么重要吗?这3个标准才正常

    曾经网上说完美的男人有三个特点:180㎡的房子,180cm的身高,和180mm的丁丁,梦想和白日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能满足三个特点的人并不多,特别是这180mm的丁丁。做个假设:DD人均18+,那得多粗的丁丁才能配得上啊?大家低头看看自己的,...

    2024年01月28日
  •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 一首词让你想起一个人物 一个情节(上)

    开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张飞长矛刺死邓茂,关云长刀斩黄巾军首领程...

    2024年02月22日
  • 廊坊男科医院(住院期间你遇到过哪些尴尬事)

    说起这件事情,那是在我25岁的那年,有一天晚上,夜色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而我骑着一辆自行车,嘴里哼着歌就去上班了。没想到,当我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看到前面一辆摩托车,居然开着远光灯向我驶来,顿时让我的眼睛无法睁开了!...

    2024年02月23日
  • 4岁男孩割坏店内香蕉妈妈斥责全买致歉:孩子做错事必须要为错误行为买单

    今日#男孩割坏店内香蕉妈妈斥责全买致歉#引发热议,冲上热搜第一据白鹿视频报道,近日,广州的李女士在店里买水果,一转头发现4岁的儿子将摊上的香蕉砍成好几截。割坏的香蕉无法售卖,她立即引导孩子给老板道歉,接着买下了全部割坏的香蕉。视频中,孩子正在...

    2024年02月27日
  • 推荐古言精品完本《庶女咸鱼翻身记》,看佛系女主如何努力上进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很喜欢看一些轻松欢快的重生文,或者美食小说。反而对一些苦大仇深,一直在各种阴谋诡计中挣扎的复仇小说敬而远之。毕竟看小说是为了愉悦,而不是虐心。今天花姐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清新的小爽文,希望大家能喜欢。  ...

    2024年03月23日
  • shit happens(happens是哪个牌子的口号)

    “shithappens”不是某个品牌的口号,而是一句英语谚语,意思是“糟糕的事情难免会发生”,表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需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句谚语常用于安慰他人或自我安慰,鼓励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2024年04月01日
  • 网络打印机(什么叫做网络打印机)

    网络打印机是指通过打印服务器(内置或者外置)将打印机作为独立的设备接入局域网或者internet,从而使打印机摆脱一直以来作为电脑外设的附属地位,使之成为网络中的独立成员,成为一个可与其并驾齐驱的网络节点和信息管理与输出终端,其他成员可以直接...

    2024年04月14日
返回顶部